本文作者:旅行者

关于首都北京市的7大5A级景点!看看有没有你去过的地方?

旅行者 11-09 4
关于首都北京市的7大5A级景点!看看有没有你去过的地方?摘要: 第一: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将整合“三庙一塔”、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景点,未来辐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环球影城主...

第一: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将整合“三庙一塔”、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景点,未来辐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西海子公园等北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未来景区内将重现往昔帆樯林立、舳舻蔽日的运河盛景,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文化和旅游融合时代北京景区的新典范。

从旅游战略角度看,一方面,北京市共有8家5A级景区,分别是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明十三陵景区、恭王府景区、颐和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故宫博物院和天坛公园,这些景区基本分布在北京中轴线及中轴线以西,中轴线以东罕有高级别的旅游景区,而作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区没有一家5A级景区。另一方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背景下,各项城市设施建设向国际化水准看齐,也需要世界级景区与之相匹配,大运河文化内涵,以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三庙一塔”景区为核心区进行申创,整合大运河周边旅游资源,积极创建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进而实现运河文化带的整体提升。

全面推进旅游交通建设,建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生态停车场和船舶码头,完善交通服务设施,投放并使用清洁能源的旅游专线交通工具。生态停车场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充分满足5A景区游客接待量要求;交通标志规范、醒目、美观;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兴奋感强;旅游交通专线景观特色突出,航道水体清澈。

以生态环境优美旅游区、城市绿心建设为抓手,结合旅游区周边改造和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旅游区旅游环境建设水平。空气质量达GB3095-2012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2008的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2002的规定,污水排放执行DB11/307-2013标准。科学管理游客容量并对旅游区内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保护手段要措施先进、科学有效,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突出,并烘托景观及环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实现天际轮廓线。旅游区绿化覆盖率高,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好。

第二:圆明园景区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宗教元素。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侧,是由若干个小型园林组合而成,占地约5370平方米;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占地约5.3公顷,位于长春园以北,约占圆明三园总面积的1.5%;文源阁东西宽约60米,南北长约90米,占地0.54公顷。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的位置在挂甲屯的北面,距畅春园约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学的北边,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的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其内建有“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景。当时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规模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所以建景不多,名声也不大。可后来随着乾隆皇帝的登基,清王朝的盛世的到来,在其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时被康熙看中,但在实际建造中大多还是皇帝的看法,不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都亲自指导。并创造了“烫样”的模型方法,在咸丰年间损毁。

圆明园有个较为显著特点,即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

乾隆皇帝弘历曾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

第三:八达岭-慕田峪长城旅游区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距北京城区73千米,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慕田峪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最长的长城,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年),慕田峪长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

慕田峪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该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1987年,慕田峪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经怀柔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慕田峪长城改建为风景区。2006年5月25日,包括慕田峪长城在内的长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2011年,慕田峪长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A级旅游风景区。

慕田峪长城由城墙、敌楼、城关、烽火台等建筑物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慕田峪有三道长城汇合在海拔603米的山顶上,形成著名的北京结。慕田峪长城的城墙和敌楼依山势险要,多选外侧陡峭之处,仅靠崖边建筑,其走势富于变化和韵律。西北面有俗称“牛犄角边”“箭扣”及“鹰飞倒仰”等长城景观。

第四:故宫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西北旺镇的西玉河村。南侧临水,北面叠山,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距离故宫博物院30多公里,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北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文化设施、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京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平安故宫”工程子项目之一。规划设计合理、功能设施先进,总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成后将是一座集文物展示、修复、保存和文化传播、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拥有186万件文物藏品,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品级、种类、数量上的优势。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设旨在解决故宫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贵文物(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及时、大规模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也将传承传统文物修复的技艺,并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公众。

故宫院内展示的文物大部分在古建筑内展出,受空间和条件限制,展出文物约3万件,仅占故宫186万件文物藏品的2%,无法展示故宫珍贵文物的整体面貌。同时,受到文物建筑特性的限制,众多文物藏品得不到及时的保养和修复。故宫北院区建成后,将有效扩大故宫文物展示数量,同时运用先进建造技术提升展示水平。故宫北院区内还将形成故宫文物修复和安全保护的平台和中心,为故宫提供更先进安全的文物周转储藏空间、更完善的学术研究设施。预计每年就可以接待300万游客。

第五:天坛公园

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

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

天坛公园占地面积205公顷,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外坛墙周长6553米,南北相距1657米、东西相距1703米。内坛墙周长4152米,南北相距1283米、东西相距1025米。

天坛公园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中间有东西向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隔墙中有门相通。内坛由圜丘、祈谷坛、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斋宫位于内坛西部,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内坛四周设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广利门、昭亨门、泰元门。

祈谷坛区域位于天坛内坛北侧,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建祈年殿,殿为蓝琉璃瓦三重檐攒尖顶圆形大殿,盛金宝顶,殿高38米。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祈谷坛东门外有神库、神厨宰牲亭及长廊等附属建筑。

圜丘坛区域占地面积44.66公顷,是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台、祭天台、拜天台。圜丘坛外围墙两重,内圆外方,红墙蓝瓦,四面各辟根棂星门。圜丘坛北为皇穹宇。皇穹宇由正圆形的围墙所包围,墙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俗称“回音壁”。斋宫区域占地面积4公顷,内有钟鼓楼、无梁殿、寝殿等,建筑均覆以绿色琉璃瓦,以示“上天之子”所居。

天坛公园外坛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西部偏南有神乐署,是乐舞排练之所,俗称天坛道院。

天坛公园设计考究,从选位、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均依据中国古代《周易》中的阴阳、五行等学说,体现出了中国古人对“天”的认识。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天坛公园里的建筑都反映出了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天坛公园内的建筑还体现出中国古代帝王将相在天地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天坛公园两重环墙的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寓意“天圆地方”,此墙因此俗称“天地墙”。天坛公园主要建筑圜丘坛、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圆形平面,而祈年殿、圜丘坛的砖砌外墙则为方形,同样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公园的圜丘坛和祈谷坛同建在天坛内坛中,圜丘坛是举行“祀天大典”的地方,因此位于内坛南部,即天神所在的方位;祈谷坛是祈祷丰收的场所,因此位于内坛北部

天坛公园祈年殿以圆形、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

天坛公园有各种树木6万多株,更有3500多株古松柏和古槐,绿地面积达163万平方米。坛庙在中国古代被誉为国家的“万世不移”之基,故中国古代对坛庙植树较为重视。明永乐年间初建北京天地坛时即“树以松柏”取“尊而识之”的寓意,以后历朝陆续补植,至清代中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天坛古树群落。大量的古松柏分布于圜丘、祈年殿等祭祀建筑周围,古树与古建筑共同构成了天坛庄重肃穆、静谧深远的环境氛围

天坛公园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两代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祈年殿、皇穹宇采用木制构件,圆形平面,为形体巨大、工艺精制、构思巧妙的殿宇。在生态学方面,天坛又以大面积树林和丰富的植被创造了“天人协和”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生态环境的实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是皇家祭坛建筑群中较为杰出的范例。天坛公园建筑轴线北部的构图中心祈年殿,体态雄伟,构架精巧,内部空间层层升高向中心聚拢,外部台基屋檐圆形层层收缩上举,既造成强烈的向上动感,又使人感到端庄、稳重。色彩对比强烈,而不失协调得体。

使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天坛公园从总体到局部,均是古建佳作,是工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天坛是物化了的古代哲学思想,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六: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东至安立路,西至林萃路,北至清河,南至科荟路。公园占地680公顷,其中南园占地380公顷,北园占地300公顷。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以乔灌木为主,绿化覆盖率95.6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而奥林匹克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第一个全面采用生态节能建筑技术的大型城市公园。公园建筑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生态补偿技术,实现了节能50%~65%的目标。

设计建设了中国第一座城市内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将森林公园系统从岛屿式逐步过渡到网络式,维护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格局的连续性,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及栖息地,有利于城市生态安全。

公园内的生态水处理展示温室属中国城市公园中的首创,并且是中国第一个全面采用雨水收集技术的大型城市公园,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手段,收集公园95%的降雨,相当于每年收集约134万立方米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道路喷洒,确保森林公园内部实现了充分、全面、高效的水资源节约,实现了水在公园内部的循环。公园还采用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化灌溉系统,与常规灌溉方式相比,年可节水100万立方米。

公园率先在中国城市公园中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包括厕所排污),污水经生态处理后循环回用。公园采用了MBR生物膜、生物速分、微生物降解粪便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对公园污水进行处理,制成高效的生态肥料,应用于园林养护。该项目被列为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东经116°23′2.98″,北纬40°01′3.00″,距天安门9公里。公园占地680公顷,绿化面积478公顷,水面67.7公顷,绿化覆盖率95.61%。以五环路为界,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占地380公顷,北园占地300公顷。

地形地貌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地质构造为河流冲积平原,主山为“仰山”,仰山海拔86.5米,相对高度48米。“仰山”的建设是利用鸟巢、水立方等周边场馆建设以及公园挖湖产生的土方堆筑完成,填方总量约500万立方米。山顶的泰山石高6米、重63吨,正下方是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

气候特点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属温带大陆型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干燥多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

第七:恭王府景区

恭王府及花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成为完全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

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

阅读
分享